辞旧迎新之际,习总的新年讲线年定下了基调。他回顾过去一年中国取得的成就,表明疫情防控的不易,同时坚定了经济发展的信心。如何正确认识当下的处境?我们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史为镜,回顾三年来中国抗疫的成功经验,中外抗疫的差异,以及思考我们应该踏上怎样的恢复之路。
我还在美国的时候,那里上演了一场悲剧。食品供应遭受严峻考验,很多老朋友逐渐对药物和酒精产生依赖。病毒夺走了5个人的生命,甚至两人与我同龄。我忘不了医院外装满尸体的冷藏车和车里一同躺下的医生和;忘不了走到哪里枪都不离身的人;忘不了被恐慌的消费者清空的超市货架;忘不了中国面孔遭受的种族歧视;忘不了与家人四处奔走躲避疫情暴发;忘不了特区的商铺钉木板自保;也忘不了带着女儿参加国会外反特朗普支持者的。但是我最难忘记的是一个机械工告诉我,他的父亲患有痴呆,住在老人院。老人院封控了,可没有抵挡住病毒入侵。他的父亲去世时,家人不在身边,他泪流满面,不知道为什么家人抛弃了他。
后来,我准备返回中国。当时中国实施14+7隔离政策,包括14天集中隔离加7天居家隔离,我在隔离中度过了圣诞节和新年。而奥密克戎毒株刚刚开始在美国传播,据报道,这种新的变异株毒性更弱、传播性更强,普通人感染后死亡的风险降低。但由于美国无法减弱病毒的传播速度,死亡人数将进一步扩大。东北部是重灾区,但即便在南部,病毒依然夺走了我两个朋友的生命。同一时刻,我正在上海的酒店隔离,身体无碍,也不必担心感染。可我担心父母和孩子,他们还在美国。
接着,上海在四月和五月经历了封城。此刻,物资供应成为头等大事。小区组织集体购买物资,多数人的食物供应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封控期间,我们互相借调料,如果有多余的辣椒,就会送给我的邻居。他们来自湖南,吃饭离不开辣椒。我们的第一批食物补给来自辽宁,我很珍惜。沈阳可以说是我在中国的第一个家,1998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就在辽宁大学担任英语教师。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我的职业生涯,至今,我的工作始终围绕中国展开。
政策调整后,我把孩子接到了中国,此时隔离政策调整为7+3,包括7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隔离。奥密克戎与一百多种毒株混杂在一起,越来越难控制。于是社区不再封控,以静默替代。在美国躲避病毒三年,我很好奇孩子们对管控的反应,我以为儿子无法忍受,他却说:“我不反感,毕竟大家都希望赶快变好。”
上个月,中国迅速解除了限制。一周以后,大家开始陆续感染。我们提前做好了准备,孩子们没有症状,我只有轻微症状,难受了几天,一周之后就转阴了。我把上海市政府发放的医疗包送给了一位需要布洛芬的朋友。当然,包括好友在内,身边依然有不少人病的很重。必须承认,新冠确实导致了死亡,这无法避免。但是因为战线拉得足够长,中国保护了更多人的生命,也为脆弱的人群争取了更多时间。
最终,我们进入了恢复阶段。我现在甚至有些“疏远”没有感染的人。如果你转阴了,我们才能放心地接触。转阴后已经几周,我依然处处留心。现在我无法像感染前一样工作锻炼,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周围的人也纷纷感染,有些人无症状,有些人症状比较重,还有一些人住进了医院。有时听到别人咳嗽,我还会条件反射地后退,但突然意识到大家都已经康复,又感觉自己大惊小怪。
三年的疫情无法用三言两语概括,但是不论你是谁、来自哪里,我相信都已经做好告别疫情、迎接未来的准备了。2023,让我们一起迈入新生活。(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与思想史专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