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较,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其共性表现为:两者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相同,都处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交换环节,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商品的价值,具有共同的商品运动方式,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两者的区别在于:国内贸易是发生在一国境内的商品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越过国界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
在发展国内贸易、国内市场方面,由于经济政策、货币制度、税收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等的统一,保证了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和国内同一市场的形成。但在国际范围,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不同,从而执行的经济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也不同,因此国界在客观上成为一种阻碍商品流通的因素。超越国界进行的商品交换,把各国的国民经济联结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经济整体,国界把这个整体分割成相对独立的一个个国民经济范围,正是国界决定了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国际贸易的主体具有双重性,即个别主体与国家主体,它既是厂商与厂商之间的贸易,又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国家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护民族工业发展以及保证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等,往往采取一些政策和措施对国际贸易进行干预,或鼓励出口,或限制进口。由于国际贸易受国家干预,所以在对外贸易时,要注意了解、研究相关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以便更好地制定进出口商品方案。
国际贸易是跨越国界进行的,国际货物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涉及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加之国际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交易的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遭到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他外来风险,由此带来的贸易风险也比国内大得多。
1)政策变化风险。从国内来说,加人世贸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履行自己的承诺。比如,逐步降低进口产品的关税,逐步取消配额、许可证贸易,等等。从国外来说,相应国家必将重新调整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在降低或取消了关税壁垒及非关税壁垒(如技术壁垒、产品壁垒及政府补贴等)后,为扩大本国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并控制中国商品对自己国内市场的冲击,势必要采取一些政策手段如提出反倾销法案等,中国进入了国际贸易摩擦的新时代。
2)信用风险。在国际贸易中,从磋商交易到订立合同,再到卖方交货,买方付款,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此期间,买卖双方的财务状况可能发生变化,有时危及履约,给对方造成损失。同时,卖方交货、买方付款存在着时间差,如果信誉不足就可能受骗上当,货款两空,毁约事情时有发生。一旦发生这类事情,双方又在不同的国家,打起官司颇为麻烦。
3)汇率风险。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货币制度不同,买卖双方必定有一方要用外国货币进行计价、结算和支付,这就发生了两种货币按照怎样的比率进行兑换的问题。这样,从订立合同到支付货款期间的汇率变动,必然会给交易者的某一方带来货物本身以外的汇兑损失。因此,在磋商交易时,用什么货币计价、结算、支付是交易者必须认线)价格风险。在国际贸易中,从订约到卖方进货和买方收到货物往往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而世界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交易者有可能由于这期间的价格变动而遭受损失。这种价格的风险,相对于国内贸易来讲,国际贸易要突出得多。
5)运输风险。较国内贸易的运输风险,国际贸易中的运输里程一般比国内遥远得多,情况也复杂得多,所以其运输风险也大得多。
6)风险。这主要是指贸易对象国发生或、政府更替、政策改变以及两国关系突然恶化等原因给交易者造成的损失。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有了更广阔的空间范围,这一方面有利于厂商在更大的范围里挖掘资源,开辟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其遇到的竞争更加激烈。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竞争手段也更多、更复杂。不仅凭借个体实力的竞争,而且有国家的支持;不仅有价格的竞争,而且有非价格的竞争,各种手段纷繁复杂。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等不一样,形成了国际市场上千姿百态的需求特点。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经济发展水平对市场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国家,市场容量不一样。发达国家的多数消费者已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上追求享受,对商品的需求表现为高质量、高档次和优质服务;发展中国家的多数消费者则首先要解决生存或温饱问题,对商品需求更多地倾向于经济实用。
2)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对市场的影响。不同的国家、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主要表现为语言、文字、图案、颜色、数字等对市场的影响。比如,伊斯兰国家对一些商品的图案和商标有忌讳,欧美国家对某些数字有不同喜好或忌讳。由于这种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不同,所造成的需求差异,作为交易者要尽量了解贸易对象国的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避免出现文化冲突给交易造成不良的影响和损失。
上一篇:潘悦: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走势 下一篇:热闹的喀什中西亚国际商贸市场